曝光學問大


拍攝照片,撇開構圖不談,技術層面最基本的就是曝光了。曝光正確與否,與測光很有關係。一般數位單眼都有內建反射式測光裝置,模式則可細分為矩陣測光、中央測光與點測光等等。我一般都是使用最簡單的矩陣測光,因為這種方式得到的曝光一般不會差太多,大部份情況下應該稍微調整一下曝光補償就可以得到整體的感覺。

至於點測光,比較適合用在想要對某個主體取得適當的曝光值時用,比如拍人像。我也看過有人用它來對畫面中不同亮度的物體作,然後根據每個測到的值來判斷應該選哪一個當作基準。更簡單的方式是,直接找畫面中間階調的物體測。不過對我來說還要多練習,否則效果可能比使用矩陣測光來得慘。

我一向都是使用程式自動模式,後來去上課,思賢老師說要盡量改用M模式。本來在P模式下,測光後會自動調整光圈與快門,但是在M模式下這一切都要靠手動。一開始用M模式,我還很納悶到底測完後要看哪邊調?後來我發現觀景窗裡有一條跟曝光有關的直線,中間值為0,表示這是相機測出來的正確曝光。這才明白在M模式下,測光後調整的參考依據在哪裡。

這一次的作業主題是窗,不是很清楚該怎麼表現。如果是拍不同種類的窗,好像也沒有什麼意思。加上剛好遇到雨天,能夠活動的範圍很有限,所以我大部份都是在台北車站附近拍,因為那是最常經過的地點。這邊都是一般的大樓,窗戶是整片的,像鏡子一樣。我覺得窗戶上還可以看到其它東西的影像蠻有趣的,所以拍了幾張。也試著從仰視的角度拍,窗戶與線條的搭配,讓整棟大樓更顯巨大。我也有試從裡面往外拍的感覺,有一張是從吃飯的餐廳窗戶拍出去,算是嘗試不同的拍照想法。

練習的過程中,可以逐漸體會曝光的掌控。目前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是,要怎麼構圖?應該選哪個位置好?有時我甚至覺得純粹靠感覺好像也很不錯,但是在另外一個人的眼中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。還有一個畫面到底該放哪些東西進來,有時太簡化不好,有時卻應該簡化,這種藝術層面的感覺,我還在慢慢學習摸索當中。攝影,真的不簡單。
Read more

跟相機作好朋友



思賢老師的上課方式很特別,可以分成兩段。前半段是大家圍著茶桌而坐,老師一邊泡茶一邊談天說地,同學一邊喝茶一邊請教問題;後半段是老師上課、講解同學作業還有照片欣賞。這一次同學們都提出了不少問題,很多都是關於技術層面的部份,老師給我們的一句總結是:要跟你的相機作好朋友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這真是基本中的最基本,也最為重要。相信有很多人,可能跟我一樣,對相機的操作還不夠熟練。有時看到一個難得的場景,等到調整好可以拍時,原本的畫面就沒有了;更慘的是,連哪些功能是作什麼用的都搞不清楚,在這種情況下,拍出好照片的機率就小很多,靠運氣的成份就大很多!

拍攝練習作業的過程中,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。單眼相機一般來說都比較大也重一點,拿橫的還勉強可以保持穩定,但是如果要拍直幅畫面時,拿法相對來說感覺比較不穩定,很容易因此手震晃到。另一個是對焦的位置,我應該對準畫面中的哪個部份?假設我要拍一棵樹,我要對準的是樹葉、樹幹還是其它地方?如果有很多棵樹,又要對哪裡?還是景深夠的話,隨便找個不會差太多的點來對就好了呢?

這一次的作業,我總共交了七張,並不是只有拍七張,而是願意交的只有七張。我全部花了大約兩天的時間,把整個中央走過一遍,人生第一次這麼仔細在看樹、找樹,真的挺有意思的。不過也感到不好拍,雖然主題很明確,但是怎麼找出有感覺或美的畫面?雖然不容易,但是很享受,我喜歡這種給定主題而不用擔心一個地點中,我該拍什麼?

一開始,我把樹分成幾個可以拍的部份:樹根、樹幹、樹葉;數量上則分為:一棵樹或一群樹。我先嘗試拍樹林走道,但是拍了幾張後覺得很普通便放棄了。我又試著拍樹葉很茂盛的感覺,但是看起來完全是兩回事,再度放棄。最後我發覺,有特殊形狀的樹幹或樹根是比較有感覺的,所以就拍了幾張,還算可以接受。

透過這樣的練習,可以幫助讓自己對四周的畫面更在意,也比較有機會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地方。難怪老師會說:攝影是需要尋找的,不是等到有Fu的時候才拍,這樣拍出的好照片不會太多。對於目前來說,我只希望能把眼睛的觀察力訓練好就很滿足了,其它都需要打好基礎才能見成效。

下課時,我最後一個交作業,也最晚走。看到我拍的是中央的樹,老師馬上跟我分享他的照片,原來他也來過我們學校拍樹!要離開工作室時,老師告訴我:不要急,慢慢來一定會進步,更可感受到他的苦心叮嚀。

PS1:在開始上課前,我的目光一直被老師書櫃裡的書所吸引,上面都是一些大師的攝影作品集。真想好好的翻來看一下,但是怕不小心把書破壞,所以看了幾頁後就趕緊放回去了。
PS2:我的作業在─中央大學的樹
Read more

下定決心學攝影!


從過去的我來看,實在難以想像現在的我是這麼熱衷於攝影學習。儘管路上到處可見有人隨時隨地都在拍拍拍,但我卻從來不是裡面的其中之一。雖然有一台小DC,主要還是為了旅遊時留個紀錄─尤其是到國外,如果再不留下些照片,好像很難跟人證明自己曾經去過一樣。

為什麼?也許是身為理工人的原罪吧?很少接觸所謂的藝術,對美學也幾乎沒有任何概念。習慣了邏輯理性思考,很難靠情感去感受強烈的衝擊。也或許是看多了一般相機的使用,總覺得不過就是那樣拍,有什麼特別的?這種偏見,使我沒機會去看見真正的攝影藝術,我看到的只是快樂隨意拍,而我以為,那就是攝影的全部。

也許是一種緣份,我甚至忘了為什麼會買DSLR,以致於唯一可以說的理由就是趕流行。可能對我來說這是極度不可思議的一件事,所以購買原因竟然不在我的記憶之中。有辦法回想的最早一刻,已經是我正興致勃勃的在研究機器還有翻閱說明書的畫面。機器本身複雜的參數設定引起了我的好奇,因為參數代表了可控制,而這是我可以理解的部份。其它的靠書本,所以我買了一些書來看,像DSLR聖經、拍照前先學會看、拍照前先學會想等等。在邊看書邊把玩機器的過程中,我才明白以前對攝影的誤解,也逐漸產生了興趣。

現在,光是看書還有拍照已經不夠滿足我了。我希望能夠認識一些同好,能夠得到有經驗的老師的指導。心中正有這樣的打算時,就在PTT上看到有同學介紹江思賢老師的課程,了解之後,覺得可以試試,於是便開始了我新一階段的學習,這也是一種緣份。從這篇文章開始,我會寫下我對攝影的心得與想法,也為我的學習作見證。
Read more